每段旅程都有他的故事
One–Forty網站首頁的標語如此寫著:「Make Every Migrant’s Journey Worthy and Inspiring.」「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聆聽。」「每個夢想都值得被實現。」每個移工都是一個旅程,旅程之中臺灣人和移工看見彼此,看見個人、看見這段旅程結束後的人生如何前行,是One–Forty團隊想在龐雜的移工議題架構下切出的獨特面向。為了改善移工的處境,於 2015 年成立非營利組織 「One–Forty」,致力於東南亞移工的教育,幫助他們學習有用的知識技能,並開辦文化交流活動,搭起移工與臺灣人之間友誼的橋樑。
兩位商學院畢業生陳凱翔和吳致寧,看見了許多移工面臨的困境。陳凱翔表示:「東南亞移工就是我們會好奇的一群人,我們會好奇他的生活、他所遭遇的困難,還有他以後的夢想,因為這些好奇,你才會找到你被需要的那件事」移工因為語言、文化隔閡,以及大眾的刻板印象,往往難以融入社會環境;再加上來臺從事的大多為勞力密集產業,回家鄉後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於是只能繼續從事低薪的勞力工作,甚至會因經濟因素被迫再次出國,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所以One–Forty的創立初衷包含了兩大項,首先為了讓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旅程能更具意義,One–Forty透過設計各種線上與實體的課程讓移工在工作之餘,學習並累積自我,也定期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藝術展覽、媒體經營等;其次是為了翻轉臺灣對非營利組織(NPO) 的想像,打破對於非營利組織活動不好玩、品牌形象不佳、只有單一背景的人才組成、以及使用無法永續的印象。
One–Forty嘗試將商管的知識注入非營利組織經營,透過組織文化建立、品牌以及使用者體驗設計等,期待創造有那麼一點不同的NPO。在創立初期One–Forty靠著土法煉鋼的方式,每個禮拜天到臺北車站發傳單「搭訕」移工。每個新學期前One–Forty團隊都會到臺北車站大廳,用簡單的印尼文打招呼,再來介紹課程、分享上課照片,雖然常常被拒絕,但總有人願意停下來聽。一開始十個二十個學生,如果喜歡One–Forty課程的移工朋友,就會把這些訊息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個拉一個,逐漸擴大了One–Forty也常常遇到移工朋友告訴他們:「我這次沒有報到名,下次可不可以開放更多名額?」「在臺中有沒有課?我也想去 One–Forty上課!」
近幾年One–Forty累積了許多基礎,他們想把教學模式擴大,「移工人生學校 One–Forty School」的創校宗旨是希望能夠讓每一位來參與課程的移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發覺自己所愛、找到自己所能。我們非常注重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與同學、老師們分享自己的生活與想法,讓他們可以有發展自我的機會,而「移工人生學校」就是他們可以好好發揮的舞臺,讓他們成為自己、充實自己,透過教育來開創更好的生活。「移工人生學校One–Forty School」主要分為兩種課程形式:實體的中文課模組、商業課模組,同時也有不定期的化妝課、攝影課等線上的中文學習影片與學習交流社群,有超過百支的中文學習影片,以及透過直播、測驗等方式來經營線上學生社群。
在學校也會細分模組,而不同課程模組也有不同的目標:在「中文課模組」,移工們以考取臺灣官方認證的華語文檢定為目標,學習中文不僅讓移工在臺灣能更順利溝通,更因為這項技能,回國後找到好的工作。像是其中一位學生 Yani,便是因為華語能力找到位於印尼臺商的翻譯工作,薪水是當地薪資的三倍之多。「商業課模組」則是希望建立移工合適的理財、創業、財務、行銷等觀念,並同時訓練簡報、電腦等技能,讓移工回國後,能降低創業的風險,或是藉著這些商業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達到經濟獨立,不再需要離開小孩、家人,再次成為移工。在One–Forty成立的三年中他們接觸了許多移工,與他們深入了解後,發現他們的夢想或許並非「遠大的抱負」,僅僅是「希望可以好好被對待」,而這樣的希望,一如每個人心裡所念,並沒有差別!謝謝「One–Forty」的出現,有他們的幫助,使得在異鄉的移工多了許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