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團結力量

         南洋臺灣姐妹會正式成立於2003年12月7日,但姐妹會的創立源起於1995年在高雄美濃創設的「外籍新娘識字班」。1995年的7月31日,一群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夥伴們,看見來自東南亞的姐妹們因為語言的隔閡而受困家中,因此決定創辦「外籍新娘識字班」。企圖藉著中文的學習,協助她們走出困頓,形成互助網絡,並進而與社會對話。

         首先,創辦的夥伴們清楚地知道,來自東南亞的姐妹們並非不識字,而是她們原有的語言和能力,來到臺灣無用武之地。因此,他們取了「識字班」這個名字,以突顯這些姐妹們在臺灣這個中文主導的環境中「看不見」的困境。新移民女性絕非沒有能力,而是因為環境驟變,使得其頓時失去原有的語言、行為能力,彷彿「不識字」。

         因此,「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創設的目的,是以認識中文為媒介,促使新移民女性逐漸能自主發聲,並進而形成組織,為自身爭取權益。經過多年識字班的培訓過程,美濃的姐妹們已不再沈默,勇於在課堂中表達意見,彼此間的「社群感」(跨國姐妹間的姐妹情誼)也逐漸形成,但是仍無法達到他們原先期待的自主組織與集體發聲的理想。

         2001年舉辦「希望工作坊」,期望藉著密集討論,能凝聚姐妹們行動的能量。「希望工作坊」整理了大家的問題並逐一討論解決方法,大家最後達成決議及行動方案,並分頭去尋找合適的房子做為會所,大家隨時可聚會並進行各種課程。美濃的姐妹們首度有了屬於「自己」的集體空間,共同打造屬於她們的「新娘家」。

         美濃的姐妹們在有了第一個會所後,開始積極展開各種培訓,激發了她們自力更生並進而幫助更弱勢的姐妹。2003年,與內政部「家暴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來回討論、協調將近三年外籍配偶求助專線的專案,但卻被迫將專案資源轉手給其他團體。而「家暴專線」專案的挫敗與憤怒,透過分享和討論,姐妹們意識到必須成立自主社團的重要性,這次挫折也成為南洋臺灣姐妹會正式成立的引爆點,此後姐妹們開始投入籌備社團的工作。透過反覆地討論,藉由小組分享、圖說各自對社團的期待,志工們協助姐妹們逐步擬定出「南洋臺灣姐妹會」的章程,並著手進行分工。「南洋臺灣姐妹會」也終於在這些姐妹們的實際參與中,於2003年12月7日在高雄市婦女館正式成立。

         南洋臺灣姐妹會的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包括南洋姐妹和臺灣籍的成員。以培養新移民女性為主體。在課程中,藉著創造自在互動的對話空間,激勵新移民女性分享彼此經驗,逐漸建立自信,並培養互動合作的群體關係,進而更積極地投入公共事務,乃至於參與新移民運動。此外,南洋姐妹會也培訓姐妹們成為東南亞語言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種籽老師。姐妹們分別在南北各地分享她們的移民經驗,以及開設課程教育臺灣民眾她們的母國文化和語言,甚至講授多元文化的觀念。姐妹們一方面從「學習者」轉換為「教學者」的過程中更增自信,而些微的演講費用也能改善經濟狀況和家庭地位,同時也讓姐妹們藉由經驗分享、演講等形式,改變臺灣社會對新移民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視,並為臺灣注入多元文化的活泉。

​THE SECOND HOMETOWN STORY

bottom of page